10.3969/j.issn.1007-0478.2020.01.019
脑白质疏松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症状性脑出血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LA)与急性脑梗死(ACI)静脉溶栓患者脑出血转化和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ACI患者128例,均为首次发病,符合静脉溶栓指征,采用静脉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予以足量溶栓;对脑部磁共振表现根据ARWMC评分将患者分为LA组和无LA组,比较2组的一般资料;随访患者至溶栓90d后,评估溶栓后脑出血、运动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LA对溶栓后脑出血转化及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LA组45例(35%),无LA组83例(65%).LA组rt-PA溶栓后脑出血转化发生率为40.0% (18/45),无LA组为18.0%(15/83),2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LA组发生症状性脑出血(sICH) 10例(22.2%),高于无LA组5例(6.0%)(P<0.05);经过90 d随访,LA组脑卒中复发比例高于无LA组(P<0.05);无LA组在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预后评分方面明显优于LA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A是影响ACI患者溶栓后短期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3.86,95%CI=1.20~31.63,P=0.002).结论 脑梗死合并LA患者rt-PA溶栓后脑出血转化风险和sICH发生率高,短期随访运动和神经功能恢复差.LA是影响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急性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脑白质疏松、预后
27
R743.3(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2020-05-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