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民刑衔接视阈下非同质化通证的法益证成与刑事归责思考

引用
非同质化通证的实践化过程存在刑事风险外溢的可能,既有数字通证监管体系并未于法规范层面提供界定其法律性质的直接依据.民法学领域衍生的"传统权利界定方案"与"新型权利构建方案"虽各存弊端,但也都有启示价值.对此应以民刑衔接为逻辑指引,承接"权利块"结构的权利多元化、标准化安排,于缓和违法一元论立场上对非同质化通证进行刑事法益内涵的双层确立,其中载体层法益与刑法"占有"保护形成对接关系,映射层法益应结合实践化场景个别化考察.以当前国内非同质化通证的数字艺术品交易为问题聚焦,刑事归责路径应围绕个体参与行为与平台服务行为展开,前者立足于非同质化通证双层法益结构进行判断,后者置于不作为向度契合平台差异进行"内容审查义务"与"安全监管义务"的类型化构建,以此实现非同质化通证刑事归责范围的理性界定.

非同质化通证、数字艺术品、权利块、法益类型、作为义务

DF611(刑法)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网络区块链新型犯罪的刑事风险与规制模式研究项目;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

2023-05-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7页

67-8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政治与法律

1005-9512

31-1106/D

2023,(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