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5984/j.cnki.1005-9512.2022.12.005

我国《民法典》居住权设立规则的解释与适用

引用
居住权的设立是规范的重心所在.以合同方式设立居住权,原则上须以书面形式,而遵循私法自治和诚信原则,将合同形式瑕疵的补正与合同主要义务的履行、当事人的"自认"相互联系,宜对口头形式设立居住权的成立予以肯定性评价.从制度目的和功能视角出发,法人、非法人组织等不能作为居住权人,居住权的受益主体除了居住权人外,应包括其家人和其他需要共同居住者.就能为他人提供固定、长期、连续和全面居住的商住两用房、酒店或农村民宿而言,宜扩大解释而认定其为居住权意义上的"住宅".他人享有使用权的住宅或部分住宅均可以设立居住权,居住权人的权利当然及于满足其生活居住必须的住宅附属设施.当事人双方应协同配合申请居住权登记,居住权自登记时设立,然而居住权登记与否和居住权合同效力无关.以遗嘱继承和遗赠形式设立居住权的,则需要通过解释论对"参照适用"规则进行释明和规范化续造.遵照意思自治,作为遗产的特定住宅无论归属于谁,居住权都得以设立;"参照适用本章的有关规定",以遗嘱继承形式设立居住权采宣示主义,未经登记的仍然得以设立,登记则是其得以对抗善意第三人的要件;以遗赠形式设立居住权则采登记生效主义.

居住权、合同、遗嘱继承、遗赠、登记

DF52(民法)

2023-02-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45-156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政治与法律

1005-9512

31-1106/D

2022,(12)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