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拒斥精神损害赔偿的立场批判与制度重构
我国法上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在设立之初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发展到当下已发生目的 异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在性质上成为一种特别的刑事诉讼程序,服务于刑事诉讼的目的 ,而不是维护受害人私权,这就是它拒斥精神损害赔偿的根本原因.在我国日益重视国民民事权益保障、重视公民人格尊严的当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保守立场已经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必须予以改变.改变制度的路径有多种,比较务实的选择是分步进行.首先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纳入精神损害赔偿开始,逐步变革,直到废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让刑事的归于刑事,民事的归于民事.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民事权益
DF73(诉讼法)
2022-0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0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