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工智能法律主体的法哲学基础
当下人工智能主体学说面临诸多问题,需从法哲学视角予以审视.就人工智能本体而言,其行为具有自主性,不宜纯粹以客体相待;从他者期望视角观察,人工智能拥有道德责任能力,系道德主体.法律主体理论经历了由自然人有限人格到全面人格,再到自然人、法人综合人格的演化过程,呈现客观化趋势,不唯理性、意志等主观要素论,其为人工智能法律主体提供了栖居空间.在目的论意义上,人工智能能够推动积极向善,助力美好生活,实现显著的经济社会价值,作为法律主体具有合目的性.在当代,传统主体哲学转向,人的哲学危机引发新思考,尤其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主体—客体范式发生变化,客体主体化的历史经验及当代实践显现一种哲学可能性,即主体不限于人,从而强化了人工智能法律主体的可能性.
人工智能、法律人格、主体哲学、主体客观化、目的论
DF0(法的理论(法学))
2021-06-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10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