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权在美国法中的理论演进与概念重构——基于情境脉络完整性理论的分析及其对中国法的启示
隐私天然具有多重含义,且无法通过精细的体系建构予以压缩,这些不同含义皆为隐私内涵在特定情境下的价值折射.传统理论试图以某个单一要素对隐私的多义性进行缩减,其注定是失败的,并且造成了隐私定义在数十年间的混乱与模糊.从美国法中的学说演进和立法动向来看,主流观点已逐步放弃对隐私权或个人信息保护范围的精确界定,而转向了一种动态的、以场景为导向的多元体系,即情境脉络完整性理论.该理论将控制资讯传播的情境脉络与社会规范作为理解隐私的起点,通过提取不同价值面向的公因子,并置于资讯主体、信息类型、传播原则等构成的三要素框架之下,从而真正实现了对隐私概念的重构.这是破解我国法上类似困境的有效途径,值得我国借鉴.
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第三方原则、情境脉络完整性理论、隐私动态框架
DF529(民法)
2019-12-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14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