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与共识:中国行政公益诉讼本土化探索
行政公益诉讼的理论研究可追溯自20世纪80年代,其实践探索缘起于2015年7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权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十三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公益诉讼试点.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都存在不同观点,同时也取得了不少共识.争论主要涉及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模式、受案范围和提起主体等三个方面.制度模式上的争论是现行的行政诉讼制度是否包含了行政公益诉讼;受案范围上的争论体现为采取固定式还是开放式;提起主体上的争论表现为提起主体的单一还是多元.理论上的共识就是在中国应该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实践中的共识体现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正式建立.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争论与达成的共识可以看出源于古罗马的西方制度如何在中国实现本土化.虽然该制度在中国已经正式建立,但是离功能完善及效用的真正发挥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本土化的探索远未结束.
争论、共识、行政公益诉讼、本土化
DF74(诉讼法)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行政公益诉讼构成要件之判断”项目2018BFX009的研究成果之一
2019-08-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13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