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5-9512.2015.10.007

刑法中避险限度的目的解释——基于对建构主义刑法学的反思

引用
刑法理论中以法益衡量为标准量化分析避险限度的方法存在适用的障碍.对避险限度的界定,需要引入目的解释的方法.避险行为必须受到比例性的目的限制,不仅法益的大小衡量,且避险行为的方法、避险措施的时间等均应在比例原则的考虑之内.抽象的造成不应有的损害需要通过目的解释进一步细化.基于被害人自身的艰难境地,不得已提前伤害他人的法益的,不能认定为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在双方都陷于危急孤立无助的情况下,原始的自然力量博弈即便造成了大于所要保护的利益的损害,也不能认定为超过必要限度.在受强制的避险时,如果强制内容并不明确,受强制者只能对第三人采取通常的损害,而不能采取重大损害,否则构成避险过当.避险行为本身构成抽象危险犯时,需要结合行为的具体危险情状区别对待.

紧急避险、避险限度、目的解释、必要限度

DF611(刑法)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变迁与刑事政策研究”12FXB005;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刑法规范与经验事实交互认定的理路研究”KYLX_0645;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选题资助项目“刑法目的解释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2015-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85-94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政治与法律

1005-9512

31-1106/D

2015,(10)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