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意义做减法
@@ 1<读书>杂志四月号有篇文章<庸碌、反抒情和褶皱>,讲的是刘小东的画.刘小东据说是照相画家--先拍下来,然后再照着画.日本一些有名的画家也这样干,把照片通过幻灯打在画布上,连打底稿的程序都省略了.当然有创作的部分,造型的变化、色彩的运用、情感的加减等等,仍然可以体现画家个人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贾樟柯拍<三峡好人>的时候,同时也以刘小东为主角拍了一部纪录片<东>,不知道讲了些什么,几时可以找来看看.前面说的这篇文章有不少观点,比如,文中说”日常生活中到处开满的,不是恶之花,而是庸碌之花.”又说,”这些庸碌,正是历史的常态和核心”.这些话有些意思.为什么有意思呢,这需要知道我们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内的文化背景.
画家、色彩的运用、艺术风格、文章、文化背景、审美趣味、日常生活、贾樟柯、纪录片、恶之花、褶皱、照相、照片、造型、杂志、抒情、时间、三峡、日本、情感
TU1;TU9
2010-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