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土性"与"国家感"——一种政治地图学的观察视野与分析理路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关于民族-国家及其空间表象的研究出现了一场双向运动:一边是地图史的考察引入知识-权力的视角,重思制图背后的政治动机与权力意志;另一边是国家成长研究的文化转向,关注地图之上的领土性构建和话语生产.两个方面的贯通,开启了一种"政治地图学"的新理路.现代性的地理勘查、测绘及制图技术,同国家与空间关系的稳固法理定型结合起来,衍生出推动传统意义的"边陲"向现代意义的"边界"转型的政治效能;而地图的可视化语言,则通过人的感性直观,在长期的观看和阅读中构建出一种基于"领土性"的"国家感",最终发展成一套深度影响集体空间-记忆的社会文化框架.对当今流行的"民族性"理论范式来说,"政治地图学"的观察和分析,不仅提供一种补充,而且构成一种限制.
领土性、国家感、政治地图学、空间、政治表象
本文为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国家建构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日常化机制研究"20ZZC005
2021-07-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