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遊》:無待自適於大道之境——《莊子》講演録之一
[題解]
《莊子》首篇以"逍遥遊"三字名篇."逍遥",古本作"消摇",唐陸德明認爲取"閑放不拘,怡適自得"(《經典釋文》)之義.這一解説是正確的."逍遥"一詞,早見於《詩經·鄭風·清人》,與"翱翔"同義.該詞在《楚辭》中尤爲多見,如"聊逍遥以相羊"(《離騷》)、"聊逍遥兮容與"(《湘君》)、"聊仿佯而逍遥"(《遠遊》).《莊子》受《楚辭》等南方文學影響,文中亦常用此詞.如本篇"彷徨乎無爲其側,逍遥乎寢卧其下",《大宗師》篇"彷徨乎塵垢之外,逍遥乎無爲之業"等,皆爲其例.總括而言,"逍遥"二字與"相羊""容與""仿佯""彷徨"等詞,或同義并舉,或互文見義,乃閑適自得之貌.所以,莊子所謂"逍遥遊"者,即《讓王》篇所說"逍遥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之意.在本文中,通過層層設喻,步步取象,終於具體而明確地揭示了這一宗旨:凡天地之間,大至鲲鵬,小至學鳩斥鴳,甚或野馬、塵埃,皆"有所待"而後行,不可謂怡然自得;唯有泯滅物、我之見,做到無己、無功、無名,與自然化而爲一,然後才可以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無所待"而遊於無窮,在精神上獲得徹底解脱.
2023-02-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0页
37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