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隱蔽的人性善惡混論
荀子所謂"性"指的是與生俱來并自然發用的屬性,而不是後天習得養成的屬性.荀子"人之性惡"并非是説人的所有天性都是惡的,"人之性惡"的真實内涵是:人人生而具有强大的欲望之性,欲望之性雖非全惡,但天然具有趨惡的因子,若不有效調控,這種因子就會自然膨脹,從而導致惡的結果.荀子雖然提出"人之性惡",但他同時認爲,人心生而具有一定的理性反思能力,這種能力的發用不是自自然然的無意識心理活動,而是心的有意識主觀努力行爲,這種行爲不屬於"人之性",而屬於人之"僞","僞"的正面價值活動及其成果才屬於人的本質屬性.荀子又强調,人心不是思考、學習、積累自身生而具有的善端,而是不斷有意識思考、學習、積累前人的文明成果,從而逐步趨向於相對完善.不過,在對手的步步追問之下,荀子的回答實際上被迫承認了人人生而具有趨善的能力,甚至隱含了人人生而具有微弱善端這層意思.因此,綜合來説,荀子的人性論其實乃是隱性的善惡混論.
荀子、性有惡端、心能擇善、弱性善觀、性善惡混
B2(中国哲学)
所屬基金;國家社科基金;國家社科基金
2023-05-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9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