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8-3111.2001.04.019
归因理论在行为分析中的应用
@@ 早在心理学家提出归因理论之前,人们就经常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和行为结果提出"为什么成功"和"为什么失败"的问题.人们探索行为和行为结果产生的原因,目的在于了解自己、他人的行为,以达到能够控制环境、确定行为目标并实现目标的目的.所以,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对成败原因的探索有助于激发、促进或阻止、阻碍人们的行为,是人类行为的动力之一.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于1958年创建了归因理论,最初只限于社会心理学领域.海德经过多年研究,对归因理论进一步系统化并提出许多探索性的问题之后,涌现出大批支持这一理论观点的实验和研究成果,其代表人物有琼斯(Jones)、代韦斯(Davis)、凯利(Kelley)和韦纳(B.Weiner).20世纪70年代后,韦纳具有开拓性的研究成果有力地充实和发展了归因理论,被西方心理学家推崇为现代归因理论的杰出代表.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一些心理学工作者也对归因理论产生了极大兴趣,如申继亮、辛涛、韩仁生、谷生华等人,都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取得了可喜成就.但他们的研究多限于教育领域,还没有推广到人们的一般行为.
归因理论、行为分析、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行为结果、行为目标、探索行为、实验研究、实现目标、理论观点、控制环境、教育领域、海德、代表人物、成败原因、开拓性、工作者、兴趣、系统
21
G44(教育心理学)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8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