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庭农场——内涵、意义及变革依据
针对目前我国农业的生产及其组织方式,学界倾向于批判性地将“小农经济(小农场)”等同于落后且效率低下,而又强制性地将现代且高效的农业生产等同于“大农场”,从而认为“大农场”代表着农业变革的基本方向.这种理论逻辑是值得商榷的,更经不起经验验证.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下,作为我国农业主导生产方式的家庭农场,其内涵、外延及其变革必须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张力,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现实.具有这种特征的农业生产方式,本文将其概念化为“中国式家庭农场”.“中国式家庭农场”不仅能够继续发挥体制性小农经济的“制度溢出职能”,而且能够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家庭农场、小农经济、大农场、适度规模经营、最小必要规模
6
G40;F12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研究”批准号 14JZD002;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域下的中国经济去工业化问题及对策研究”批准号 13CJL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5-04-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5页
6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