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理论的另一种声音——著名经济学家柳欣教授学术思想回顾
20世纪50~80年代的著名“剑桥资本争论”揭示出主流新古典理论存在不可避免的逻辑矛盾,表明目前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所有由货币量值表示的统计变量完全是由社会关系或特定的货币金融体系决定,而与主流经济学基于生产函数的技术分析无关,以此对新古典理论发起“向主流经济学宣战”的响亮口号.在重新表述斯密、马克思和凯恩斯三位伟大学者之经济思想的基础上,重新确立有效需求与货币经济的独特理论体系用于讨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中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其核心是构建一个基于企业成本收益计算的货币经济的宏观模型,以此表明有效需求决定的收入分配来自于市场经济或现实资本主义经济中为利润而生产的性质和以货币为基础的竞争,并以此为基础在中国经济的实践中提出了提高名义GDP增长率的新一轮高速经济增长方案以切实推进中国经济改革.由此阐明,经济学所关注的是现实经济中由货币和国民收入核算统计变量所表示的竞争与收入分配的社会关系,而主流经济学基于实物经济的技术分析对这些统计变量和现实经济问题的解释是完全错误的.
柳欣教授、剑桥资本争论、货币经济、社会关系、中国经济
5
F30;F22
2015-01-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8页
196-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