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神话中“补天石”意象的后世流变与衍生
进入文明时代后,远古神话在各时期经由不同意识的加工会衍生出不同的意象.“补天石”意象虽直接源于女娲神话,但它并非原始女娲神话本有的构成内容,而是此神话在其流转过程中衍变的产物.秦汉时代,由于帝王政治意识渗入,女娲才具有了能补天和造人的“圣王”形象,“补天石”意象逐渐被加入并显现.后来唐宋时期,伴随诗性玩味与“寒士体验”的滋长,“补天石”意象又衍生为表征私人化情怀的“弃石”意象.而到了晚明,这一“弃石”意象则进一步演化为“顽石”,被受时代思潮影响的吴承恩、曹雪芹等人更多地赋予了抗拒主流观念、维系个人真性情的启蒙价值,继而成为了《红楼梦》里主要人物贾宝玉的性情基础.从“补天石”到“顽石”,女娲神话的意义也由公共政治领域完全转入了私人情感领域,这种衍生与流变在我国古代神话中颇具代表性,它既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一般规律的现实反映,又是对其深厚文化积淀与多彩审美理想的直接呈现.
女娲补天、石头、石性、意象、文化隐喻
51
I207.7
2018-10-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