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空间美学的建构及其后现代文化表征实践

引用
进入后现代社会以来,由于主体社会实践的改变和生存体验方式的转型,空间性逐步受到哲学和其他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视.空间理论中的文化地理、城市设计、赛博空间、异质区隔等都给审美文化提供了更为宽阔的视野,而文学和美学的多元性、生存性、家园感与体验性等也契合了空间转向的“第三空间”阐释与“前学科”风貌,美学理论与空间理论就天然地结合在一起,生发出崭新的、具有实践性质的“空间美学”.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空间美学的“生存——体验论”以主体精神实践的维度完成了对本体论和认知论意义上的空间转型,而空间美学的实践性特质也得以充分参与到后现代的文化表征言说之中,自然空间性与都市实践性的融合、空间生产性与空间话语论的融合、生活空间性与身体在场性的融合都构成了文化实践的显性特质.空间美学将在后现代的历史语境中继续发挥强大的理论包容力与话语阐释空间.

空间美学、环境美学、学科互涉、生存体验

47

B832.29(美学)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现代性视域中的艺术自律问题研究”10BZW002;武汉大学博士自主科研项目“空间转向与后现代审美经验”2013111010201

2014-05-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00-10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001-8204

41-1027/C

47

2014,47(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