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陶渊明接受史上的别调
南宋初年,胡安国父子与陈渊就杨时墓志铭的写作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便涉及到双方对陶渊明的不同认识:胡氏父子主张以陶渊明的高洁比附杨时之贤,陈渊则认为渊明去就随意、不合于义,与任事行义的时代精神不相吻合.在宋代的陶渊明接受史上,胡氏父子的推崇、认同是常调,而陈渊的批评、否定当属别调.对这一别调的探析,既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陶渊明接受史,也有助于把握南渡士人的精神导向——“行义以达道”.
宋代文学、陶渊明研究、文学接受学
46
I207.22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南宋前期中原文献南传研究》11YJCZH166;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南宋文人的中原记忆与文学写作》2012CWX028;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2012T50634
2013-10-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