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1-8204.2003.06.032
在反欺诈中提升:春秋时代对于诚信的体验、认同与诠释
春秋时代的大变革和大国争霸,为欺诈肆行提供了社会条件;一次次上当受骗之后,华夏社会发起了反欺诈行动,诚信观念从中被实践、总结和提升起来.就国家层面而言,如何取信于天下和取信于民,是春秋时代统治集团中有识之士极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他们反对短期行为,主张从长远处看问题,呼吁国家无论大小都要以诚相待,大声疾呼国与国之间的互信.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民保于信","民无信不立",信誉是聚拢民众的先决条件.背信弃义就会丧失民心,没有民众的支持就会失败.春秋时代所主张的个人诚信,基本内涵为个人对国家诚实守信与一般人伦上的互信两个层次.华夏社会赞扬诚实守信,谴责欺诈行为;呼唤君臣之间、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把守信看作立身的根本;"守命共时",不做非分之想;要求人们"信不叛君",守信"以卫社稷",把守信与爱国联系起来.孔门师徒在总结这些观念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取信于神明是春秋时代诚信观的另一个侧面,祭祀和盟誓都被赋予了崭新的内容,"取信于神"的旧瓶子被装上了"取信于民"的"新酒".轻亵祭祀和肆意渎盟事件时有发生,鲜明地表征着华夏社会的主体性自觉,这是春秋时代诚信观念提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春秋时代的诚信观,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春秋时代、欺诈、反欺诈、诚信
36
K255(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2004-04-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1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