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喉啭”生律对于西北苦音的发生学意义
苦音音调的音阶形成经历了口腔生律→律印于器→以耳齐其声→律制变通的过程.苦音音调最迟在汉代,伴随傀儡戏等歌舞戏形式经“阿尔泰蒙古音乐文化圈”传入中原.随着文化交融的深化,作为丝路上的特殊表演方式,人声呼麦和乐器呼麦随之进入中原,对中原,尤其是西北地区的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呼麦中泛音声部的第6-12号泛音为框架,形成了西北人民熟悉和热爱的以徵调式为原生主调的苦音音调,最终经整合调归般涉,进入唐宋燕乐二十八调体系.
丝路交流、喉啭、第6-12泛音组、闰(第7号泛音)
J607(音乐理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
2020-05-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4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