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与变体的“互视”——汉江上游地区丧锣鼓牌子的转换生成与简化还原探析
汉江上游地区“打丧鼓”仪式中的锣鼓乐(丧锣鼓牌子)具有丧事活动的专属性,所体现的符号意义明确.在稳定的文化模式规约下,每一位歌师傅的每一次锣鼓表演都是变体.本文基于一种模式与变体的互视研究,把当下的田野考察与历史接通,着重讨论汉阴县“打丧鼓”仪式之闹丧仪程阶段的“三点水”锣鼓牌子,运用文化本位模式分析法,观察表演者路孝琴如何将观念性的音乐文化模式(鼓板喳子)转换生成音声表层的过程;运用简化还原分析方法,揭示汉江上游地区丧锣鼓牌子(三点水和老鼠嗑牙)的深层模式、语义特征以及文化意义.
打丧鼓、丧锣鼓牌子、模式与变体、奏法、音乐认同
J607(音乐理论)
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十堰地区民间“孝歌”抄本的收集与整理》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9Q167
2020-05-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5页
13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