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教的“终结”与感性“重启”——从孔子到陶渊明的音乐实践传统
乐教即人教.自先秦以来,爱乐之士通过声诗的感性趣味来兴发气志、滋养性情.从孔子到陶渊明近一千年的变化来看,乐教的实践活动具有某种自主性,其兴衰源自于音乐实践传统自身的损益.孔子、庄子、嵇康、陶渊明等典型人物在追随自我心灵的同时,以“发起者”或“推动者”的身份提供给人类世界各种音乐实践经验,并在变迁、流传、接受中不断地修正之前的目的、效用和方法,散发出一种不可化约的感召力,也暗含着对道德理性的乐观情绪.这些让后来的“效仿者”改变了对待音乐的眼光,获得了重新认知世界的可能,从而完善、充实了其生命意义.
乐教、感性趣味、音乐实践
J601(音乐理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5BD054
2019-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5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