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3313/j.issn.1673-4890.20190422002

银杏内酯A的BCS分类及吸收机制研究

引用
目的:实验通过计算机模拟和体外快速实验研究银杏内酯A的生物药剂学分类(BCS)及其转运机制,分析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不高的因素.方法:采用MOE、Discovery Studio、StarDrop软件对药物进行相关预测.采用2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溶解度试验,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指导原则中的D0值和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水中溶解度进行判断.渗透性采用体外细胞模型和人工渗透膜(PAMPA)模型,根据其表观渗透系数(Papp)和有效渗透率(Pe)的大小进行判断.结果:MOE预测结果显示银杏内酯A为难溶性药物;Discovery Studio预测结果表明银杏内酯A水溶性好,肠道吸收性质非常差;StarDrop预测银杏内酯A的溶解性为微溶,药物吸收率>30%,不受P-糖蛋白(P-gp)调控.选取pH 1.2、4.0、6.8磷酸缓冲液及水中银杏内酯A的D0值均大于1,可判断其为低渗透性药物.且其在水中的溶解度等于6×10-3 g·mL-1,为极微溶性药物.在Caco-2单层细胞模型中AP→BL转运实验中银杏内酯A的Papp为8.04 ×10-6 ~13.99 ×10-6 cm·s-1,在BL→AP转运实验中银杏内酯A的Papp为11.79×10-6~12.95×10-6 cm·s-1,因此可判断银杏内酯A为低渗透性药物.在PAMPA模型中,其Pe为0.089×10-6 ~0.098×10-6 cm·s-1,可以判断其为低渗透性药物.在高、中、低3个不同浓度的转运中,银杏内酯A的外排系数(ER)为1.11、0.62、0.89,均小于等于1.5.随着P-gp抑制剂维拉帕米的加入,银杏内酯A的转运速率无显著变化,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其的转运不受P-gp的调控,以被动转运为主.结论:银杏内酯A为BCSⅣ类药物,溶解性和渗透性均较差,导致其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

银杏内酯A、溶解性、渗透性、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22

R285(中药学)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

2020-05-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372-37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现代中药

1673-4890

11-5442/R

22

2020,22(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