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2095-5669.2016.02.005
阳明心学美学的心本立场及其再评价
按阳明心本哲学,人为天地万物之心,心为天地万物之本;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物即事,事与物经过意的中介,化本然之在为意义之在,由此通向意义世界的建构.进入审美存在的视阈,“心外无物”这个命题意味着与主体无关的纯粹客体不具备现实的审美意义,审美对象的生成和呈现离不开审美本心的照觉,美本身就只是本心良知在境域中的感应呈现.审美存在是一种境界,是本心明觉的澄明境地.王阳明“心外无物”的思路如果作为对物质世界实在性的思考,未免过于思辨而“唯心”,往往使物质对象的自在性难以落实.然而,这种思路如果作为对价值意义世界存在性及呈现性的思考,则具有极大的魅力;而作为对审美世界的存在性及呈现性的思考,则更有极具魅力的启发.我们有理由尊重心本立场的智慧:就世界实存而言,是物质实在在先,精神存在在后;就意义世界而言,是精神世界为本,物质世界为用,后者的意义因前者而显现.
心学美学、心本立场、当代评价
4
B2;B83
2016-06-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