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8-3219.2016.33.001
筑牢制造强国的人才之基
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一重大战略规划被称之为”中国工业4.0”.未来30年,中国能不能实现强国梦想,很大程度上要看这个战略规划的落实情况.现在各方面都在紧锣密鼓地抓紧总规划的细化和任务落实的工作,一些专项方案或规划陆续出台.笔者认为,在推进落实中,要尤其重视”人”的问题.建设制造强国,关键在人才.实践证明,强大的人才队伍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基础,制造强国一定是人才强国.从我国现实情况看,要筑牢制造强国的人才之基,应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事情:首先,要改革人才供给侧结构.实际上,就是要改革”人才培养端”的结构.目前制造企业对院校人才培养反映最强烈的是三个问题:一是工程教育理科化,毕业生实践能力太弱,实际上是能力结构出了偏差;二是教学内容滞后化,课程跟科技发展相脱节,实际上是学科专业结构出了偏差;三是学校办学封闭化,教育与产业不相往来,实际上是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出了偏差.解决上述问题,关键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创新上.要通过法律的手段,让学校与企业必须结合;要通过激励的手段,让学校与企业乐于结合;要通过市场的手段,让学校与企业加快结合.最终,实现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能够相互契合、有效”对接”.
制造强国、人才培养、战略规划、学校办学、体制机制、人才供给、制造企业、专业结构、中国、偏差、实践能力、任务落实、人才强国、人才队伍、能力结构、落实情况、科技发展、工程教育、教学内容、建设
37
F01;T-1
2017-04-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前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