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8-3219.2014.09.025
校企“融合式”人才培养有效克服就业不适症
校企联合培养、优势互补是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为企业培养和提供特定规格人才、满足企业需要的最好方式。近年来,辽宁省渤海大学管理学院通过与锦州银行的合作,总结提出校企合作的“融合式”人才培养机制。一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校企一体化定位机制。要改变传统模式下学校单方面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做法,探索学校在校企合作框架下应该考虑的因素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同时,了解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利益需求和用人质量要求,探讨校企双方认可的人才质量标准,在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目标上相互渗透,做到目标相融。二是课程体系的校企协同设计机制。通过校企合作协调设置课程体系,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过程相互渗透,理论知识与企业所需紧密结合,完全按照企业的工作岗位、工作流程来设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校企双方对课程体系进行协同设计,让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与企业用人要求相一致,准确体现和反映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三是教师队伍的校企交叉任职机制。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组成教师团队,交叉兼职,并对教师团队的任职标准、授课内容、授课时间、授课方式、授课过程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估等内容进行制度设计。四是人才质量评价的职业化机制。在校企合作的框架下,学生的质量评价应以企业员工的职业能力标准为准。分析评估人才质量职业化的影响因子,提炼出职业化评价的必要指标,形成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按照指标对每个学生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输入考核系统,综合计算出学生的最终成绩。五是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建立一个致力于资源与行为融合的组织机构,成立理事会及相应的学院,并配备相应的教学资源,有助于企业与学校的进一步深度合作,激励和约束机制要能调动校企双方合作的积极性,同时化解合作危机和不利影响。
融合式、人才培养、就业、企业用人、校企合作、培养目标、人才质量、课程体系、学生、职业化、质量评价、学校、协同设计、授课、考核、教师团队、教师队伍、激励和约束机制、评价指标体系、一体化
H01;G63
2014-08-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