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新课标”)设置的必修课程模块,浙江、上海等6省市于2019年秋季开始使用统编版高中新教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如何在2017年新课标背景下用好新教材,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因为这关系2017年新课标的落地生根、关系核心素养的开花结果、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对此谈谈三点体会.一、回望来路:研读马列著作,学好社会发展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社会发展史为叙述框架,第一单元通过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阐述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文本内容大多涉及社会发展史,如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等.虽说这一内容属于社会发展简史,但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思政课教师只有提前研读马列著作,深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阶级斗争过程,抓住生产力发展带来生产关系变革的主线,提高理论水平,方能解读文本背后的主旨和要义,解读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和基本规律,提高学生科学精神、政治认同.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笔者推荐研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德意志意识形态》《国家与革命》《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书籍,通过阅读,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深入掌握社会发展各阶段的演进过程.通过回溯历史,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进而领悟新课标的真谛.
2020-04-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