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到意义:立足真学习的学程设计策略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看似忙碌,与同伴合作、与教师应答、与自我对话,表示“我听懂了’’“我学会了”……这是否意味着学习真的发生了?学生掌握了知识是否意味着学生真的学会了?在传统师生关系的制约下,学生是否为了应付、满足教师、推进课堂教学进度而处于“虚假学习”“游离学习”的状态?所谓真学习,是在具有真实意义的学习场景中,帮助学生认识并提出真实的问题,探索并获得真实的知识,习得真实的行为和技能,养成真实的品质.要让学生实现真学习,应让学习过程看得见,即学习是由学习者作为主体自主实施或参与建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需培养的是高阶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认知,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来看,不在于学习知识,而在于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只有突破认知性教学的局限,注重情感的体验、意义的建构,着力于对现实问题的探究,学习才能真正发生.
运用知识、学习者作为、学程、学生认识、教学进度、问题的探究、自主实施、自我对话、学习知识、学习过程、学习才能、学会、素养培养、思维能力、师生关系、认知性、解决问题、教师、建构、重情感
G80;G4
江苏省教育规划课题“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研究”编号B-b/2015/02/095的研究成果
2017-05-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