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道具"实则"人生"——祥林嫂临终道具的意蕴
鲁迅先生作为我国近现代文学大家,其文学创作是时代巨大的宝藏,为当下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资源.鲁迅的作品立意深刻、主题鲜明、人物突出、语言犀利而又精练,成为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典范.在小说《祝福》中,作者塑造了"祥林嫂"这一经典人物形象,通过细节和道具来展示人物的悲剧命运,带给我们更多心灵的震撼.小说开始部分对临终前的"祥林嫂"进行简单刻画,通过"祥林嫂"临终时身边的道具,我们可以窥探出她当时生存的境遇,对于人物的遭遇和命运的波折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进而更好地感悟小说的主题.小说中这样写"我"遇见临终前"祥林嫂"的情境,"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因此,"竹篮""破碗""竹竿"成为她临终前的"遗物",下文我们将就此展开更加详细的讨论.
祥林嫂
G632.0(中等教育)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