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5154.2001.08.007
提倡模糊教学
@@ 1764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了"模糊"的概念,认为"模糊概念比明晰概念更富于表现力"."在模糊中能产生知性和理性的多种活动".①1956年,美国计算机科学家查德提出了"模糊集",建立了模糊理论.他分析了大量语言现象,发现语言中广泛存在模糊概念,如近期、大约、刚好、适中、美丽、基本、差不多,等等,其外延并不确定,又如长短、大小、黑白、高矮、胖瘦、善恶、真假等,是一些相对概念,在中间区出现中间概念,使对立事物变得模糊起来.模糊概念的存在,是因为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着模糊性,而人的认识能力有限,还不能穿透一切.比如,当我们静止地粗略地观察对象时,对象在我们头脑中很清晰,而当我们精细地观察运动中的对象时,它的面貌就不那么清晰了.鉴于此,人们便大量使用模糊概念作近似的描绘,这样反有助于认识事物的真谛.模糊理论自产生后在科学研究领域中广泛运用,建立了模糊数学等新的分支科学;而它在学科教学中进行运用,就建立了模糊教学法.
模糊概念、模糊理论、人的认识能力、分支科学、观察对象、模糊教学法、运用、语言现象、研究领域、学科教学、事物本身、认识事物、模糊数学、中间区、哲学家、模糊性、模糊集、科学家、计算机、和理性
G63(中等教育)
2005-08-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