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419X(z).2014.02.006
野花摇曳的精神高地--张执浩的诗《高原上的野花》赏析
现代诗歌,在词句搭配方面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喜欢突破词句之间的习惯联系,把一些似乎毫无关联的事物联系到一起。新批评家一般称之为隐喻。在上世纪90年代诗歌“两大阵营”的交锋中,“拒绝隐喻”的口号十分响亮,影响很大,当然也遭到很多人反驳。从修辞学上说,隐喻就是喑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一应俱全;而诗歌的隐喻往往只有喻体现身,隐喻一多,很多诗句就会发生歧义或者难解。因此,“拒绝隐喻”者认为,每个语汇在诗歌中应该有个定位,而隐喻充满变数,无法定位,所以要驱逐。而另一派则认为,人类的语言和文化一开始就是隐喻的,即偶然的、不确定的;当人们在交流中达到暂定的一致时,本义开始形成;诗人作为语言的创造者,必须不断寻找新隐喻。
拒绝隐喻、诗歌、语言和文化、两大阵营、定位、修辞学、无关联、批评家、创造者、比喻词、诗人、诗句、歧义、配方、交流、本体
I20;H31
2014-02-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