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医疗是中西医结合的一座“桥梁”
耳穴疗法早在《黄帝内经》就有有记载;20世纪50年代,法国P.Nogier发表的“胚胎倒影”耳穴分布图,主要根据西医理论体系,并提出了“三个相位学说”;20世纪70年代,美洲耳穴学术流派采用耳穴分区系统,创立了战场耳针等特色疗法;国内外的耳穴应用涉及到内、外、妇、儿等各科众多疾病,也包括心身医学、养生保健领域等;耳穴基础研究理论包括经络学说、脏腑学说、全息学说、近脑学说、神经学说、超微结构变化学说等;2013年5月,《耳穴名称与定位》成为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行业国际标准.依据中西方较有代表性的经络学说、全息理论、神经学说、德尔他反射学说等,“耳穴医疗”体系逐步形成和发展成为中西医结合医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耳穴医疗”将在未来中西方医学研究中不断丰富,是中西医结合的一座“桥梁”.
耳穴医疗、中西医结合、桥梁
39
R245;R758.3;R51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15A030313830
2019-07-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750-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