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问题与"日本哲学史"探索转向
20世纪30年代中期之后,日本学界关于"日本哲学史"的探索从最初立足于对明治以前经典文献的考察与阐述,转向了以明治后的文本为对象的研究,这种转向的根本原因源于对日本主体性的追求.由于意识到明治以前的日本经典文献只是以汉学为主体进行的论说,为了寻求所谓的日本性,日本学界将明治之前与之后的学术史进行区别对待,把近代以前的文献归入"日本思想史"研究领域,只将近代以后引进和接受西方哲学过程中出现的哲学文献作为"日本哲学史"研究对象,这导致迄今尚未出现一部得到普遍认可的通史性"日本哲学史".这一极具日本特色的学术现象在形式上体现为日本学界对何谓"哲学"的认识分歧,实质则是学者们寻求确立日本哲学与思想"主体性"而采取的无奈抉择.
日本哲学史、文本选择、近代前后、主体性
B313(亚洲各国哲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AZX011
2024-06-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7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