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国家观出场的总体面相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象征克罗伊茨纳赫时期马克思国家观出场的文本符号.就彼时马克思国家观出场的总体面相,学界解读的"成分还原"倾向,不同程度地遮蔽了文本中富有生命力的叙事逻辑.首先,以"现实的差别"为"阿基米德点",通过辩证地分析家庭、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内在一致性,马克思开始从"真正活动着的"现实中考察国家机体总体构成.其次,立足现实本位的理论地平,在解蔽黑格尔"行进的神"的过程中,马克思厘清作为"国家的材料"的广大民众与制度、主权、行政、立法等国家存在要素的内在耦合性,尝试性地建构国家治理总体方案.最后,面对理论与现实的双重限度,马克思以出离传统的扬弃自觉追问国家制度的谜底,提出"真正的民主制"构想,以期创设克服国家异化的未来国家总体形态.由此,回归文本语境以梳理马克思思想叙事内在自洽的逻辑形态,能够更加合理地揭开马克思国家观出场的总体面相.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国家观、克罗伊茨纳赫时期
A81(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
2024-06-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