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思感性活动——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基础
"感性"是康德和马克思思考问题的共同出发点,但康德看到的是"活动的感性",而马克思强调的是"感性的活动".从表面来看,这只是词语的颠倒;从内在机理来看,却是思维方式的根本不同."活动的感性"引申出科学知识与道德信仰的划界、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感性的活动"则蕴含了人与自然的原初关联,彰显着实践活动涵摄认识活动的一体关系,其理论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此,人对自然合理性态度的形而上学根据只能是"感性的活动",它内在蕴含着"人应当怎样行动"的绝对道德律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以人的自由本质为前提、凭借人的理性能力确立的改变世界所应遵循的普遍价值原则之一,对人的经验生活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范导性作用.
感性活动、人、自然、和谐共生、范导性
B0-0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21CZXJ05
2022-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