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得意忘象"到"举本统末":由王弼《周易注》的特点看汉魏之际的学术更迭
王弼对于《周易》的解释,突破了汉代象数易学的烦琐与理解的困难,从《周易》本身出发,通过对卦爻辞的注释和理解,并运用"得意忘象""卦主说"等解释方法,要求人们不要执着于辞、象等现象本身,而是要通过理解辞和象把握现象背后的意,即在阐述《周易》本身义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隐藏在卦爻辞背后的深层次意义,从而开创了义理易学.同时,王弼的《周易注》努力尝试解决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王弼看来,自然乃是统御社会之"本",具体的伦理典章是"末",只有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注重"举本统末",以"天地之心"为本,不着痕迹地生发出一系列合乎仁义的礼仪规范,才有利于构建一个有序安定的社会."得意忘象"和"举本统末"的思想是王弼对当时名教与自然争论的回答,也是对他哲学思想的最好总结.
得意忘象、举本统末、名教、自然
B235.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政法大学钱端升杰出学者支持计划资助项目
2022-03-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6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