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甘泉四句"——湛甘泉对王阳明"四句教"的改造
湛甘泉多次对王阳明"四句教"及相关内容予以回应并作出了系统性改写.湛甘泉、王阳明虽然都肯定了心体的无滞性,但甘泉更坚持心体的实有性、至善性和持续发用性,对"四句教"容易引起本体虚空化、价值虚无化及流入佛老等风险有高度警觉.甘泉的改写避免了对首句的误读及歧义的发生,维护了儒家的立场,但对人向上一机的激励和诱导作用弱化了.阳明着重从理上讲"知善知恶"是良知的性能,而甘泉强调良知本有不代表良知现成,良知的自然发用在现实层面不一定能充分实现,必须要有"达"的工夫,"知善知恶"一路扩充就是"达"也就是"致",所以他合讲后两句,替阳明补上了"致良知"的宗旨,彰显了本体与工夫合一之义.另外,他反对阳明释"格物"为"正念头",认为"格物"是一切工夫,落实于意心身家国天下,并非"为善去恶"所能涵盖,而第三句"心之神"的提出指明了道德实践的依据和动力,建立起与前两句的内在联系.甘泉改写后的四句构成了一个义理浑沦的理论体系,可称为"甘泉四句".
湛甘泉、王阳明、四句教、无善无恶、格物
B248.693
本文系北京师范大学2019年度大成国学基金研究生奖学金科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2021-08-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7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