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历史与自由——谢林晚期哲学的基本问题
康德之后,德国唯心论致力于将理性自身论证为世界的实体和本原,并将世界的展开论证为理性自身运动的后果,也即致力于构造出一种理性的内在性总体科学.但是这一方案却内在地忽略了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世界和理性终归是存在而非不存在,这一事实的动力何在?“为什么毕竟有某物存在,为什么无不存在?”这一问题不仅指向一种后唯心论视野下人们对于存在与自由的更高理解,也让谢林在与近代哲学传统和黑格尔的争辩中超越德国唯心论的理性内在性方案,提出了“逻辑性—否定哲学”和“历史性—肯定哲学”的区分,进而开辟了德国唯心论的新路向.
存在、历史、自由、否定哲学、肯定哲学
B516.34(欧洲各国哲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5JJD720002
2020-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98-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