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学的政治化与政治化的仁学——荀子仁义思想发微
在仁、礼关系上,孔子存在以仁释礼与以礼成仁的不同进路.苟子虽然形式上视仁为最高的德,并提出了由“爱人”到“自爱”的仁学理论,但不是将仁落实在心性上,而是体现在制度中,是以礼成仁,发展的是政治化的仁学.荀子的仁义偏重于义,主张“处仁以义”,通过义来成就仁.荀子以差等为正义,为儒家礼学奠定了基础,但他突出等级、差等,缺乏平等精神,是其思想的不足.今日儒学应发展出寓差等于平等的正义观,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将儒家的忠恕之道由道德原则上升为政治原则,使其成为礼的原理、法则,这样仁的内在原则与礼的外在原则才可以真正得以贯通.
荀子、以仁释礼、以礼成仁、爱人、自爱
B222.6(先秦哲学(~前220年))
2020-09-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