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常人”——儒家生生伦理学对一种流行观点的修正
尽管海德格尔的“常人”概念主要是生存论意义的,《存在与时间》也不是一部伦理学著作,但生存论意义与伦理学意义不能截然分割.在海德格尔那里,“常人”这一概念具有难以否认的负面色彩,这种倾向在其后来思想的发展中不断加强,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儒家生生伦理学的思路与其不同.儒家生生伦理学以伦理心境解说孔子之仁、孟子之良心,这就决定了孔子之仁、孟子之良心在本质上属于“常人”的范畴.虽然追求善的生活不能满足于“常人”,但这一步工作仍有重要价值,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不堪.成德成善首先应该考虑的不是从“常人”状态中解脱出来,而是做好“常人”.
活动、道德动力学、生长倾向、伦理心境
B82-092(伦理学(道德哲学))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6JHQ001
2019-12-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