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道家“自然”观念的两种形态
关于道家的“自然”观念,现有的一些阐释容易忽视不同情境下意义的变化,难免会笼统而论,由此带来判断的偏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和它语义的含混有关,为此需要先清理语义的模糊性.其中分析“自然”的不同成因是辨别其义的关键,由此将会发现道家“自然”具有两种形态,它们的内涵各有不同,并且与“道”“无为”等概念也表现出不同的关系.一种是强调外界无干涉,意谓自己如此、不受他者影响;在此一方“无为”是另一方“自然”的原因,具体到道物关系则是说道“无为”而万物“自然”.另一种是强调内心无智故,意谓原本如此、不是有意造作;在此“自然”与“无为”描述同一对象的表现,可一并说明“道”的性状.在它最早出现之际即老子思想中,“自然”表现为第一种形态,另一形态则是在庄子思想中开始出现,自此以后二者并行共存.概言之,此二者分别体现了道家哲学在不同方面的诉求:一是反对他者干涉,以保障活动的自发性;一是反对自我造作,以保持活动的本然性.厘清了“自然”的不同形态,对它的内涵及其相关问题才能进行更清楚的把握.
自然、无外力、无意识、道、无为
B223(先秦哲学(~前220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2017-09-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