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元代学者的“四书六经观”
一、问题的提出《四书》与《六经》的关系问题,是四书学乃至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之所以被提出,主要源于宋儒朱熹的“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卷一○五,第2629页)的先《四书》后《六经》的“四书六经观”①.这一问题的学术意义在于,《四书》与《六经》孰先孰后,孰为主导,反映了两种迥异的学术主张,甚至代表着不同的学术时代.一般而言,从支撑某一历史时期的经典系统的角度划分,中国思想史可以分为先秦“六艺时代”、汉唐“五经时代”和宋明“四书时代”三个大的阶段.经过隋唐儒者尤其是北宋理学家的大力表彰,《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典籍逐渐形成为一个有着密切内在关联的经典系统,至南宋朱熹结集定名为《四书》,并精心撰著《四书章句集注》,集儒家心性学与义理解经之大成,最终创立四书学.自此,支撑汉唐学术的《五经》系统逐渐退却,理学《四书》系统走到幕前.比如元仁宗皇庆、延右年间恢复科举,士子首先要考的经典正是《四书》,并且答题只能依据朱熹的《四书集注》.这一规定为明清两代所沿袭,影响中国后期宗法社会七八百年.
2014-07-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