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用之辩与古今中西之争
“体用”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历史地看,“体”和“用”的概念在先秦就已经出现,从魏晋时期开始,“体”和“用”作为一对范畴进一步被自觉运用.魏晋玄学家们对“体用”关系给予了较多的关注,王弼便把“体用”问题与有无之辩、本末之辩联系起来,认为:“虽贵无以为用,不能舍无以为体也.舍无以为体,则失其为大矣.”(见楼宇烈,第94页)①以后,随着中国哲学的演进,“体用”范畴得到了更广泛和深入的讨论和阐发.从中国哲学的主流看,哲学家往往都肯定“体用不二”,反对分离或割裂“体用”.换言之,从“体用不二”的角度讨论理气、道器等哲学问题,构成了从魏晋到宋明及清初中国哲学主导性的观念.与有无、本末、理气、道器等问题相联系,“体用之辩”更多地呈现形而上的意义.
本文基于作者在“严复: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会议上的大会讲演.相关研究同时纳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化的认知基础与结构研究”编号10&ZD064;教育部基地重大研究项目“实践智慧:历史与理论”编号11JJD720004
2014-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