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帛书《易经》中的卦画与爻画
帛书《周易》,见于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的一件帛幅中.帛书《周易》按其内容可分为三部分:(1)《六十四卦》即《易经》,共约四千九百余字.(2)《六十四卦》的卷后佚书,其主要内容是孔子和他的弟子讨论卦爻辞的记录,包括《二三子问》、《衷》、《要》、《缪》、《昭力》等五篇,现存约九千余字.(3)《系辞》部分,包括今本《系辞》的大部分内容,及其以外的部分内容,共约六千七百余字.《易经》、卷后佚书、《系辞》三部分共约二万一千余字.(见于豪亮)
帛书《周易》考其时代,从字体上看,抄书时代应在汉文帝初年,佚书和《系辞》均为战国晚期的作品.今就帛书《易经》中的卦画与爻画问题作一专题考察和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简帛易卦考”编号11JHQ037
2014-03-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