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关于“唯识”一词的再思考

引用
自上世纪30年代,随着梵本《唯识三十颂》被法国人列维(Sylvain Lévi)于尼泊尔发现以来,对古代译经大师如真谛、玄奘等汉译唯识学典籍的可靠性和权威性的怀疑,就一直没有停息过.引领这场论争的主要是一些欧洲学者,接着是二战之后的日本学者,国内学者的加入则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他们通过对梵、藏、汉本的对勘,发现汉译与梵本存有一些差异,因此断言玄奘等人那种“不加区分”、“混淆概念”甚至“误译”,是造成千年来唯识学治学领域混乱的主要原因.有鉴于解读唯识基本概念对研究整个唯识学至关重要,笔者以为有必要透过语言分析和义理研判,对那些被误读了的梵文概念做必要的纠偏和厘清.

2014-02-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55-59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哲学研究

1000-0216

11-1140/B

2013,(12)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