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长生之道”的信仰性奠基——《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读解
司马迁在《史记》之《秦始皇本记》及其卷二十八《封禅书》中记述了秦皇汉武的神仙狂热.在《封禅书》的末尾,司马迁写道:"而方士之候神人,入海求蓬莱,终无有验.而公孙卿之候神者,犹以大人之迹为解,无有效.天子益怠厌方士之怪迂语矣.然羁縻不绝,冀遇其真.自此之后,方士言神祠者弥众,然其效可睹矣."这是一段很值得体味的话,至少有两点引人深思:
第一,司马迁接连用了三个"效验",即"终无有验"、"无有效"、"其效可睹矣".很明显,无论是司马迁还是被司马迁所记述的秦皇汉武,其"神仙"均是在"效验"视界中的神仙.就是说,神仙之有抑或无均是在效验视界中被给予的.但"效验的视界"乃源出于日常世俗的视界,即日常世俗的自明的世界.所谓"有效"、"有验",说的不过是终有一死的"俗人"的"可睹矣";而所谓"无效"、"无验",说的也不外乎是终有一死的"俗人"的"不可睹矣".以"可睹"抑或"不可睹"去见证神仙之有无,这种视域虽然是不证自明的,却恰恰是"世俗"的而非"信仰的".
2013-08-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