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整个地生存在边界上——巴赫金人学思想简论
@@ 我国学术界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前苏联重要的思想家、美学家和文论家巴赫金,90年代形成巴赫金研究热,至今已有多部研究专著问世.纵观20多年的巴赫金研究,可以发现,国内学术界普遍关注巴赫金的美学理论、文学理论及文化诗学方面,研究的关键词基本都是”独白”、”复调”、”对话”、”狂欢诗学”等,而鲜有人关注巴赫金的哲学家、思想家身份与学术志向,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巴赫金的特定思想领域及其关键词.实际上,巴赫金直到晚年都在强调”我是个哲学家,是个思想家”.(<巴赫金全集>第5卷,第412页.下引仅注卷数和页码)也就是说,巴赫金始终是以哲学家和思想家的身份(反身)意识,来思考、研究人的生存以及”自我”和”他人”的关系,并格外突出”位置”、”外位”、”边界/边缘”、”对话”等一些生存哲学的关键词在其哲学中的基础地位.本文将通过对几个关键词的关联性梳理,说明其对理解巴赫金人学思想的重要性.
生存哲学、边界、巴赫金、人学思想、Humanity、思想家、关键词、哲学家、学术界、研究专著、文学理论、文化诗学、思想领域、身份、美学理论、狂欢诗学、基础地位、对话、文论家、前苏联
B5(欧洲哲学)
2010-09-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