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何以致善——就亚里士多德有关思想与本耶特教授商榷
@@ 一在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致善”(to become good)(Aristotle,Book Ⅱ,2;下引仅注卷章序号)是人的道德成长的最高境界.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看法,善人或恶人并非天生,而是在出生以后的现实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养成的:善人因其践行了美德行为(virtuous acts)而成其为善人,恶人因其践行了邪恶行为而成其为恶人.由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研究的目的不在于理性的思辨而在于实践,亦即”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知道何为美德,而是为了成为合乎善的人”(同上),因而,有两个问题便合乎逻辑地在整个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理论中居于实质和核心的地位:第一,什么样的人是合乎善的人?或者更具体些说,一个人必须获得哪些要素才堪称善人?第二,一个人怎样才能获得作为善人所必须具备的要素,从而成其为善人?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善人、伦理学研究、伦理学理论、要素、行为、现实社会、生活实践、美德、道德成长、养成、逻辑、境界、地位
G82(田径运动)
2007-08-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9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