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软件的后现代解读
@@ 比尔·盖茨曾在《致电脑爱好者的一封公开信》(1976年)中斥责那些拷贝Basic(微软的起家软件)编译器的人为窃贼.为此,他创造出将软件专有化的渠道,即对源代码牢牢控制并严格保密,使得外界程序员难以了解软件的真实面貌.那些未经授权的用户被称作小偷,其行为后被称成"盗版"(Pirate).微软的游戏规则于是就这样定下来,并统治了PC业整个发展史,而逐渐强大的微软也成为其他公司的楷模.软件从此步人了版权时代.然而随着现代商业软件的发展,版权体系越来越偏离计算机的基本精神,成为压制知识与思想创造的工具.(参见Martin,pp.7-22)自由软件(Free Software)的兴起正是对现有版权体系的强烈反叛,它动摇了作者个人的主体性及其对文本的权威性,打破了传统的自主、自足的文本观念,强调读者与文本间的相互关系.自由软件的兴起与后现代主义的发展几乎同时,而它们的会聚并非偶然,二者都源于对层级体系及相关现象的不满.
后现代解读、自由软件
B0(哲学理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2007-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