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勒关于现代市民伦理的批判和基督教伦理的辨正
@@ 现代性的生存有一个深度缺失,即形而上的维度隐退,人的伦理生活和它的意义根基之间日益失去联系.如何弥补这一缺失?德国思想家舍勒认为,西方世界应该从基督教的价值传统中重新寻回意义共契的源泉.然而,尼采对欧洲文化传统的彻底批判,摧毁了基督教这一价值中心,他将基督教伦理的核心观念”爱”归结为以”怨恨”为基础的奴隶道德.因此,舍勒首先面对尼采对基督教道德的批判.他通过深刻的分析扭转了问题的指向,将”怨恨”与现代市民伦理联系起来,指出不是基督教的爱建立在”怨恨”的基础上,恰恰相反,”怨恨”正是现代市民伦理道德建构的动机原由.于是,舍勒在批判现代伦理和重读基督教伦理的过程中,对于传统伦理的维护和现代伦理的重建作出了独到的尝试.本文将围绕着怨恨和道德建构之间的联系这一轴心问题展开舍勒的思路.
市民、基督教伦理、批判、道德建构、基督教道德、文化传统、奴隶道德、伦理生活、价值中心、基础、核心观念、传统伦理、形而上、现代性、思想家、轴心、重建、维护、思路、欧洲
B82(伦理学(道德哲学))
2007-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96-101